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风中的布褴旗

——60多年前岱山妇女与日军智斗的故事

  在岱山县,至今仍传颂着一个布褴(从前女子做饭时用的围裙)旗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人真事。岱山妇女这次扛起“布褴旗”与日军智斗的胜利,曾激励着当地群众与敌斗争,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扩大地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A

  1944年夏,驻扎在岱山岛上的日军与当地米店老板串通一气,有米不卖,囤积居奇,迫使渔(盐)民为他们挖战壕筑碉堡,百姓生活极度悲惨。

  当时,在岛东端的东沙渔村,有一位叫张阿英的妇女,她生性耿直,且足智多谋,颇有魄力。有一天晚上,她在月光下乘凉时从邻居一个搬运工人口中得知,汉奸叫他们在这几天的深夜悄悄地将外地运来的大米一袋袋背进仓库,米店的仓库已经堆积满了。“藏米不卖?这分明想要活活饿死我们呀!”这天夜里,揪心的张阿英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幕幕饿死人的惨景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四更过后,一道灵感豁然闪现,一个大胆的冒险方案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当天上午,张阿英迫不及待地邀请四邻五舍自己的一些知心姐妹商量,没想到穷则思变,大家一拍即合。下午,她们别出心裁地举着用布褴做成的一面旗帜,“咚咚咚”敲着空煤油铁皮箱,徒步翻山越岭,绕乡串村,一路边敲边喊:“姐妹们,听好啦!明天早上八点到城西口有布褴旗升着的地方集中,一齐去买米喽……”那些平日里只靠挖野菜充饥度日饿极了的百姓,一听有米可买,宛如久旱逢甘露,纷纷奔走相告,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岛。

  B

  翌日早晨,穷苦人家的妇女各自带着布袋子或竹篮子,早早从四面八方来到城西口候队,不一会儿,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路口。张阿英怀抱着四岁的小儿子,裤腰上别着一只旧布袋子,在屁股后一甩一甩。她站到高处首先向妇女们说明米店有米不卖的真实情况,接着嘱咐大家一定要团结一心,不要单个行动,然后首当其冲为大家带队,按照原先拟定的路线出发买米。

  此时,正好有一顶轿子抬过来,轿边守护着一批伪兵。看到前面有这么多妇女聚集一起,还高高地挂着一面布褴旗。旗帜在海风疾吹下,“刮刮”作响。伪兵们骇然心惊,轿子戞然而停。随即,跑过来一个手持步枪的伪兵,涨红着脸气势汹汹地哼道:“娘们!在这儿干吗么呀?咱队长要抬过来,快把邋遢的布褴旗放下!”

  张阿英见状,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说:“要过就钻过去,不过拉倒!”“对!要过就钻过去,不过拉倒!”妇女们异口同声,响亮回答。

  伪队长从没见过有这么多妇女汇集一起的场面,霎时神色慌张,怯怯地摆摆手吩咐伪兵从布褴旗下钻了过去,一溜烟地跑了。眼前的这一幕,使妇女们真正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买米的信心悄然倍增。

  C

  不一会儿,张阿英带领的妇女们来到了东沙古城里,原来她们不是直接去米店,而是有目的地来到了所谓的“自治会”。当时,有一个守门的伪兵慌忙叫来一个身穿白长衫的姓郁男子,他是日军的翻译官。

  郁翻译官见穿着破衣褴衫的张阿英独自闯进门来,轻蔑地瞟了一眼,慢悠悠地将白长衫脱下挂好,然后把袖子朝上一卷,大大咧咧地坐在了椅子上,跷起二郎腿,眼镜后面的一对圆眼虎视眈眈地盯着张阿英。

  宁静片刻,他蓦地掏出一支手枪,“啪”地一声放到桌子上,扯着公鸭嗓门叫嚣:“你们妇女来作啥?”

  张阿英不慌不忙地回答:“阿拉饿煞啦,买米来!”

  郁翻译官听罢,眉头一皱,喝道:“哪里有米?”

  张阿英从容不迫地回答:“米店仓库里有的是,你们故意藏着不卖!”“你怎么知道有米? ”郁翻译心头一颤,横眉怒目。“阿拉看到过的。”郁翻译官听张阿英说到点子上了,便狡黠一笑,改口说:“这儿没有米,还得想办法到外地去装运,到时你们再来买吧!”“那我得去问问大伙!”张阿英边说边快捷地奔到大门口高喊:“大家饿煞了否?”

  妇女们一呼百应齐声回答:“饿煞了!”“现在要买米否?”“要买,要买!要买……”

  霎时群情激昂,郁翻译官一时不知所措。待他回过神来,恼羞成怒地恐吓道:“你的,是不是活腻了?到司令部去!”“司令部?去就去!”张阿英毫不畏惧,随即转身抱起孩子,不屑一顾地朝设在附近小山墩的日伪司令部走去。

  在场的妇女们一拥而上,齐刷刷地跟随她同行。穿过弄堂小道,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上山冈还有二十多级石阶。当张阿英气喘吁吁地踏上石阶之际,低头看看身边带着的很乖的孩子,转头俯瞰旁边阴风飕飕的山沟内被日军杀害的百姓尸体,心怦怦乱跳。

  对张阿英来说,去日伪司令部这还是平生以来的第一次,何况被抓到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的呀。但当她回头看时,后面的群众人山人海,要比原先多好几倍呢。这时,她胆儿大了,轻轻嘘了一口气,鼓足勇气,昂着头挺着胸,毅然决然地继续前行。

  D

  当张阿英接近日伪司令部大门时,突然被一站岗的伪兵雪亮的刺刀拦住,有一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军官晃晃悠悠地走出来,嘴上叽里呱啦喊着,也不知道说些啥。经翻译,他说的是:“你们女人到这里来干啥?不怕死啦死啦的吗?”张阿英临危不惧,毫不犹豫地把老百姓饿煞了想买米的情况通过翻译官翻译过去。原来那个人是日军队长,明白了张阿英来意后,他莫名其妙地“嘿嘿”笑了两声,突然“哧”地抽出寒光闪闪的军刀,摆出一副劈人的架势,旋即唾沫星子乱飞一通地进行恐吓,见不奏效,便油腔滑调地叫旁边翻译官开展喋喋不休的软攻,企图吓退和骗过张阿英。

  谁知张阿英毫不让步,义正辞严地与敌人舌战达15分钟,滴水不漏地让日军与米店老板暗中勾结,囤积居奇,欲盖弥彰的阴谋暴露无遗。这时,门外群众要求买米的呼声响彻云霄。日军队长一看,哇!整个小山上人头攒动,远远望去像蚂蚁似的黑压压一片,群众个个怒气冲冲。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日军队长此时也不敢对张阿英盲动,在犹豫片刻之后,被迫无奈地答应于次日八时开始凭“良民证”让每户人家购买二张伪币的大米,即:10斤。顿时,张阿英抬头望望跟随的群众,止不住一串泪珠滚了下来。她亲切地抚摸着脸黄肌瘦的孩子,喃喃地说:“走,阿拉回家,阿姆明天给你煮米饭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