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洋大典——《祭海》之四
当一面面黄底红边中间印着蓝色徽标的红角旗插在泥螺山的绿坡上,在海风吹拂下猎猎飘扬。当浑厚的音乐仿佛从海底升起,响彻海坛上空。当一长串虾兵蟹将似的标兵沿着海坛山坡台阶上分列两旁,宛若护卫海坛。当上着红、紫、蓝或褐色短袖卦衣,下穿肥大龙裤的几百名渔民在海坛广场上布阵似的列好四个方队,祭海的帷幕就已拉开。那种阵势,仿佛古时宏大祭海规模的现代翻版,充满着浓郁的传统祭海的氛围,将人们的心立时融入在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景中。
一项项的程式在司仪的高喊声中上演,一幕幕祭海谢洋的典祭犹如书写一种理念似的跃动在海坛上。
随着一声“点燃祭火”的宣示,九名渔民老大头戴黄黑相间的冠帽,身穿褐色襟袍,双手执香,神情肃穆地徐徐从祭台上走下来,一字排开在渔民队伍的最前面。作为主祭,这些渔民老大都是当地有名的捕鱼能手,他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大海的恩泽。那香拇指般粗。执着这样的香,心里自然会有一种虔诚的意绪涌动。这样精心设计的香,该是对祭祀龙王的一种崇敬吧。
龙王是神,也是人。因为神,他能呼风唤雨,他管辖着海底众生万物,即使遇到难题,也能上告天帝。天帝主宰着世界,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要天帝高兴,龙王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龙王就神通广大。说他是人,乃龙王拥有人的性情,喜怒哀乐皆具备。龙王高兴,渔民得福;龙王发威,船毁人亡。每一个下海的渔民都祈祷龙王笑容满面,平易近人,甚至兴高采烈,使他们平安,予他们丰收。祭海,就成为开捕前不可或缺的前奏。尽管祭海所祭的依然是海中龙王,但是祭海的内涵却得以了质的提升。
像当地娶亲前夜的“相喜”习俗一样,“敬献供品”一环,将全猪、全羊及各类水果、糕点一一用扛箱或架子抬到祭台前。
除了可食用的供品,接下来还奉献了一根玉龙柱。像是为了讨龙王喜欢似的,柱上雕刻的龙图案细腻精致,龙的形态腾跃挥洒。想想,龙王收到这样的玉龙柱,定然会喜不自禁,动情笑纳,渔民提出的要求又有何不可满足的?
祭平安旗,让渔场平安,让渔民平安,是海洋捕捞作业的需要,也是祭海典礼的不断完善。
祭海之前,组织者在整个舟山范围内开展了万名渔民在平安旗上签字活动,成为祭海谢洋的前奏,又表达了广大渔民对平安的祈愿。三位渔民高举着它,步履庄重,宛若举着的是祭典的会旗,更是一种沉重的夙愿。然后,渔民们毕恭毕敬地将平安旗折叠起来,恭恭敬敬地平放在祭桌上,以求龙王的护佑。
进入高潮环节,那便是“主祭敬香”。只见九位渔民老大双手执香,神态虔诚,面向龙王神位,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这样的时候,每位渔民老大在鞠躬过程中都会念念有词,将心里所祈祷的意愿默念出来,随着香烟的飘渺,传向龙王的耳里。当他们恭敬地将烟香插在香铭钟里时,我想像着龙王定然会深受感动,将渔民老大的祷告记在了心上。渔民们都信奉着龙王,也相信龙王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样庄重膜拜的时候,自是该有音乐响起。海坛上的乐曲粗犷浑然,随着典祭仪式的演绎而起起伏伏,抑扬顿挫。然而,早先渔民们祭海时无这种现代的幌子,他们靠的是敲锣打鼓的鸣响,是长号小号的吹奏。现在海坛上的祭祀,顺应了传统习俗的因子。步入海坛台阶的两旁,便特意架设了钟鼓。右边的钟名为“护海神钟”,左边的鼓名曰“太平锣鼓”。随着“击鼓撞钟”的号令,刹时,神钟被撞响,锣鼓被击打。一阵又一阵悠扬清脆的钟声袅袅回萦在海坛上空,闭目聆听,仿佛那钟声来自海底,具一种梵香似的悠远而又震撼心灵。
当钟鼓一起奏响的时候,登场的即是“主祭敬酒”。九名主祭默然地手捧起渔家常用的瓷碗,一渔民提着贴了“酒”字红纸的酒埕,一一将酒埕里的酒倒在碗中。一敬海洋,二敬龙王,三敬众生……
这自是官方所编排的敬酒仪式,当然不失大义,也合乎祭祀的典礼,更蕴藉了深刻的意涵。从广阔的含义上讲,祭海就是祭海洋,是海洋孕育了海岛,养育了岛上世世代代的渔民。海洋兴则各业兴,海洋安则社会安,岛上的人们透彻地理解这一点。敬酒首先敬海洋,便成为自然之义。海洋同时又包容阔大,海中的龙王自是包含在海洋之中,从这个角度说,敬龙王的酒屈尊在海洋之后,龙王应该不会气恼,或许他还颔首称颂呢。至于敬众生的酒,则显示了渔民们的大气,也代表了组织者的一番心愿,一种宣扬齐心协力共造福祉的感激之情。然而,民间祭海时的敬酒对象却非如此。渔民们皆是几百年前从大陆上迁徙而来,大陆上的传统理念一代代传承下来,尽管他们身置海岛,靠海吃海,在海风里一代代地长大,但仍把天地当作地球的全部,天地乃最大。所以,渔民们祭的是海,首先所敬的酒却是天地。当然,渔民们并未忘记海,只是以海中龙王代替了海。海龙王统治着海,渔民们也敬畏着龙王,第二杯要敬的酒自是龙王。此外,渔民们认为出海过程中的平安丰收,也离不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忘了祖宗的养育之恩。如此,第三杯所敬的酒便是敬祖宗。这样敬酒的流程和所赋予的意义,是渔民的一种自发行为,也是一种心底的真情流露,与组织者组织的大规模祭海时所敬酒的情景相比,更直观,更朴实。
相关阅读:
- ·谢洋节的文娱活动(2012-04-19)
- ·岱衢洋大黄鱼汛时 东沙人忙着晒鱼鲞(2012-04-17)
- ·岱衢洋里的关洋蟹(2012-04-17)
- · 清代蓬莱乡海洋渔业与妈祖文化关系探讨(20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