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徐福与沙洋晒生的传说

     “白胖囝,长沙滩,外面穿着大麻衣,里面套件小红衫”,花生是中国干果之王。“蓬莱仙岛” 岱山后沙洋——鹿栏晴沙的“沙洋晒生”,是岱山传统特色产品,“沙洋晒生”颗粒饱满,美味可口,系采用祖传秘方配置晒干而成,系花生中精品,是传统的“岱山三宝”之一。据民间传说,在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在游历讲学之时,初食花生,赞不绝口:“呜乎此果,食可长生。”“沙洋晒生”还有一个与徐偃王的29世孙徐福有关的遥远传说。
     史载,神州大地上曾经有七个君王,但那时的嬴政不喜欢“七”,他要一统天下的“一”。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时,雄心勃勃的嬴政兵灭六国,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君主专制大帝国。嬴政统一了中国之后,称自己为始皇帝,梦想“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一心想使自己的帝业传之无穷,这更加重了他想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寻找长生不老药便成了这个一代君王毕生追求的目标。秦王政二十八年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因秦始皇自小在赵国受难,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了患有软骨症,还造成诸多后遗症,后又因长期被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所困,他更是妄想尽快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不死药”。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方士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徐福,一见机会来了,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请求入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之药“养神芝”,求仙心切的始皇帝马上应允了徐福的请求。于是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带了童男女500人,开始了浮海东渡去求长生不老之药。吃风斗浪的徐福星夜兼程,终于浮海到了蓬莱(也就是岱山岛)。这个传说在史料史也有记载,据清光绪《定海厅志》载:“徐书(福),盱眙人,尝为始皇侍直,因得请以童男女五百人入海求长生之药,相传为岱山云。”
      当时,因风大浪急,徐福一行的帆船到了岱山本岛北部的鹿栏山下靠泊避风,他命令部分童男童女在东西宽300米、全长3.6公里的“鹿栏晴沙”沙滩上选址安营扎寨、埋灶烧饭。这鹿栏晴沙可是个好去处,沙滩平亘,呈南北走向,淹水部分纵宽200米以上,涨潮时浪卷起回声,震天动地。而退潮时潮水却平平缓缓,平畴千里,静若处子,安宁似镜。徐福是秦时齐地黄县(今山东龙口)人,自幼聪颖,精思巧想。长大后,精读百家之书,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然对邹衍的“阴阳五行”、“五德终始”之说以及黄老医药之书却有所独钟。当过“方士”的他知道民间俗称“长生果”的山东特产大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能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更兼山东民谚道:“常吃花生能养生”。所以他在出海时装载了小半船上好的山东大花生,作为航行时保健食物。但没想到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亲水物质,在船仓里闷了多天后,又遇上阴雨天,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了受热发霉变质,大多长出了一寸多长的霉变芽,懂医的徐福知道,因为放置太久而受潮导致的霉变发芽的大花生一旦感染了黄曲霉,吃了就会中毒,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吃的。因此,他忍痛割爱,命部下将这些发芽霉变的山东大花生全部倾倒埋在细腻偏硬的沙土下。这一次浮海东渡,南路航线是从冬季到春季这个时节,借助北风的吹动,从连云港附近出发过杭州、宁波而南下,然后东进到东海翁山(舟山群岛)站潮候风,因为时间、潮水和风向选择不当等,徐福只好“辄遇风波而还”。无功而归后,徐福无脸去见秦始皇,于是只得隐居于浙江象山蓬莱观。明《嘉靖·宁波府志》云:“秦始皇东行郡县,……遣徐市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而象山之西,名小蓬山者,巿遂居焉。始后皇闻之,驯至贸三十余日。”
        徐福虽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但他传告秦始皇,确实找到了蓬莱仙岛,而且东方的确有“不死”之神药“养神芝”,但这蓬莱仙岛前有条身长百丈、体宽无比的大鲛龙挡路,只有强弓劲弩才能射退大鱼,而且仙岛上的神仙还要3000童男童女和各种人间礼物。
徐福第二次东渡是在九年后的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左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随从下来到浙江,渡钱塘,登会稽,祭祀过大禹,然后“望于南海”。秦始皇又下诏全盘答应徐福的条件,派给3000童男、3000童女,并资以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和百工、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令徐福再度入海去仙山求药,不得再误。徐福根据秦始皇的旨意,这次更换了出海地点,选在慈溪市南面海拔高400多米的香山(达蓬山)脚下,他打着为秦始皇再次求仙药的旗号,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启航东渡。在慈溪达蓬山启渡后,船队经岱山岛隔海相望的七姊八妹列岛中的东霍山,至翁洲蓬莱山站潮候风。
       徐福经过火山列岛的大小宜山(渔山),后经东沙角外海域,再度进岱山岛东茹山(东沙)泗洲堂渡一带站潮候风。宋乾道《四明图经》载:“蓬莱山,在县(昌国)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老相传,秦始皇遗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南宋祝穆撰《方舆胜览》也载:“蓬莱山在昌国州,徐福求仙之所在。”当时,徐福站在船上远眺这江浙沿海最长一条万步铁板沙,心存疑虑,九年前这里是铁灰色的光秃秃一片沙滩,可九年过去了,沙滩上却长出了一大片黄绿色的蔓生的草本植物。将船靠在滩中小屿泥螺山下,徐福上岸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株株花生叶茎蔓延于三面秀峰环抱的这片沙滩上。当他拔出第一株时,惊奇地发现花生果实就长在根茎上,他就连续又拔了几株,根茎上都长满了白白胖胖的花生果实。花生又叫落花生,俗话说:落花生,落花生,落花果就生。原来九年前徐福一行倾埋在这里的花生,铁板沙沙质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也许因了这个原因,有许多发芽蔓生开来,面积逐年不断增大,快把整个沙滩都覆盖了。徐福惊喜地叫6000童男童女都来拔花生,一会儿就拔了小山似的一大堆花生。因为有了第一次经验教训,不致花生霉变发芽,徐福令人用海水浸泡,漂洗去沙子,再用盐水煮熟滤干而食之。晴沙境内细腻的沙质,土地里没有其他腐烂肥料,所以味道纯正,这种沙地花生的籽粒小巧,仁儿长得像珍珠豆形,而且个个颗粒饱满,花生籽粒不是一粒就是两粒,绝不会有三粒或四粒,属于花生中的精品,由于花生被海水浸泡过,味独特,口感极好,那花生之风味更胜山东大花生一筹。于是,徐福令人把烧熟后晒干的花生装上了大船,一路顺风顺水地去了日本。后来,徐福在日本水草丰美的“平原广泽之地”自立为王,再也不回来复命了。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徐福东渡不归,秦始皇见徐姓即杀。最后等不到长生不老之药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出巡中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平台。而徐福给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还带去了风味独特的“沙洋晒生”。后来,由中国得种的花生,也成了日本南部的重要农作物。
      此后,每年一立秋就是岱山鹿栏晴沙的后沙洋花生的收获季节,根据传说中的“徐福遗风”,人们把花生采用祖传的秘方配置再进行烧烤煮熟,然后露天晒至数日,这种花生在生产过程中不加添加剂,味美清香,兼有“白、香、甜、脆、入口无渣,食之不腻”之特点,筛拣后成为了岱山的传统特色产品“沙洋晒生”,风味独特的“沙洋晒生”成了岱东沙洋一绝。至今,岱山的花生种植面积已达1700多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