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石马岙古民居扫描

  走进岱山石马岙古村落,有一座座清代中晚期遗存下来的於氏旧居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岙内於姓一族的老屋,清康熙中叶於氏先祖从萧山临浦白塔湾迁徙石马岙定居创业,先祖经商务农有道,治家有方,迁岱后即为望族。《岱山镇志》有记。

  於氏家族在清代的200多年里,先后造起了七桁立油桶柱的三正间二厍以上房屋26座,主要有宗庙、於氏义学堂、文昌宫、居士林、24间走马楼、举人府、接椽墙门三格步坎、新楼屋秀才楼、季昌、新小房、中屋第二房、第四房等等。这26座房屋不是分布在石马岙的各山岙,而是肩挨肩群建在石马岙的庙沿、长墩、中屋一处24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历经沧桑,时至今日,9座因各种原因成遗址,还有17座今仍在,但其中8座只剩一部分,9座较完整,每一座房屋有一段历史,有一个故事。

  4间走马楼

  此屋建于清道光十年前后,坐东朝西,后大进祖堂三间,前大进墙门三间,左右厢房各九间,计24间正屋,两边还有辅助用房各七间,共计38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青瓦粉墙,建筑考究,墙宇采用石条与青砖砌筑,无一乱石。山墙与柱拼用铁抱攀串联,牢固可靠,屋顶盖瓦几乎是直立,房间深高,可装修成住人阁楼,桁条椽子大,所有的房屋由长廊连接,石板明堂。这座豪华又气派的古民宅在岱山的各古建筑中算是鹤立鸡群,独一无二。

  当时怎么会造这座走马楼呢?原来,於氏来岱的第五世祖於嘉芝,生有三子,大子於式熹,官居从八品,娶慈溪县太学生舒高贵三女为妻。娶亲时,花轿到家门口,由于轿高门低,新娘子须下轿步入婚堂举行婚礼。新娘出身名门闺秀,此举,使新娘委屈得潸然泪下。后公公得知此情,问明原委,知其娘家是居住24间走马楼。公公拍板,新建了一座与媳妇娘家一模一样的於氏24间走马楼。中堂三间早被大火所焚,至今,墙门虽旧尚存,右边九间已是断墙残壁,左边九间与辅助用房仍完整,还在住人。

  举人府

  建于清道光年间,结构五正间二厍,两边各五轩子,计17间正屋,加墙门两边走廊,全屋可四面环走,石板明堂,布局属官府第规格,堂房与墙门中轴线对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府四合院建筑。墙门两边立有旗杆一对,旗杆上的蜈蚣旗,书写“大清举人於九皋”,故又称“旗杆墙门”。举人府是於九皋起居生活的住宅。举人於九皋,家谱中记载:式鹤字啸轩号蓉峰,榜名九皋,道光丙午科举人(武举)丁未会试六品衔,赐予武魁匾额一块。又据《岱山镇志》记载:式鹤字九皋,石马岙人,长身鹤立,膂力过人,少习骑射。中道光26年丙午科右榜举人,晚好习静,杜门却扫,不预世事,斗室焚香,诵佛经自娱,名利之途淡如也。举人府至今原貌未动,它既是名人宅居,又是清代古建筑,有双重保护,被岱山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单位,现已立牌说明予以保护。

  接椽墙门三格步坎

  接椽墙门是身份的象征,在庙宇、衙门和官宦人家才有此建筑,此屋七正间二厍三轩子,是一座豪宅,进墙门有前花园,天井中又有二道小墙门,登三格步坎上屋,此种级别的建筑要有进士功名的人才有资格建造。此屋建于清嘉庆年间,岱山於氏五世祖嘉刚,其大儿子式尹,是国子监的贡生,有不通过乡试而直接参加会试考进士特权,并是国子监的高材生,考进士非常有把握,故建房时按进士级别建造,可大比之年科考时,考官在式尹的卷子上批文“文章虽好,局度欠大”。意即魄力不够,落第。后房屋不幸发生火灾。该屋现剩接椽墙门,三格步坎,围墙和二边轩子。

  秀才楼

  新楼屋秀才楼,建于清同治年间,今有匾可考。七间二层楼,左右各有厢房五间。石马岙的23位秀才3位贡生,有4位从这幢楼房里出来,故有秀才楼之称。堂屋里至今还贴着四张秀才捷报单,报单规格40×60,木刻印刷,名字、时间另填,内容:直式三排字,右起;钦命浙江□□提督,中间,贵府相公某某为定海县庠生,左边落款。堂中的神龛之上,有一张挂于清同治四年的“馀庆堂”匾额,意积善人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一位做了很多善事人,虽然不一定能及时回报,但留下来的德泽必然会惠及子孙,让子孙享受。在清代的农村能造起二层木质楼房实属不易,此建筑保存完好,未拆迁。这种二层楼建筑在岱山清代古建筑中属凤毛麟角。

  季昌道地

  此屋七正间二厍左右厢房各三间,建于清同治年间,二边墙门,屋主勤劳节俭闻名,家风好,人丁旺,富贵延续了好几代。该屋正屋七间完整未拆,左边厢房拆造。在清末民初时,石马岙民间流传:文昌宫朝南座,梅山直落泥城河,老楼屋破漏索,新楼屋秀才多,季昌道地人马多。房主有五子十三孙廿多位曾孙。季,即数字3,如孟、仲、季,季军,意即第三房昌盛兴旺,外面称此屋里的人“季昌人”,季昌人和气、好客而闻名,如一天有人到季昌去串门,而这家夫妻正在面红耳赤吵架,见有人来,夫妻即停吵,含笑迎接,搬凳递茶,等来人走了,夫妻刚才吵到哪里,接着吵。

  於氏义学堂文昌宫

  於氏义学堂文昌宫筹建于道光季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竣工,义学堂坐落在石马岙长墩垅,坐北朝南,有正厅三间,左右厢房各六间,中门一间,大操场,四起围墙,占地约5000平方米。“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於氏先祖注重文化教育,注重智力投资,由族公於铭勋等十五房族人捐资、捐田,分资生息,日积月累,作为义务制教育基金,实行於氏义务制教育,文武并重,凡於氏十五房内后世子孙,都能免费就学,义务教育长达一个世纪之多,培育了秀才贡生等许多优秀人才,成为封建时代岱山教育的典范,义学堂现改建为岱中中心小学。

  古宅成群

  保存完好的还有中屋第二房大道地,七正间二厍各三轩子15间屋,那里有300平方米的大道地。 1958年是千人大食堂,许多石马岙人对当时吃饭时的热闹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新小房,三正间二厍三轩子,有围墙,一所完整的四合院,墙门里的二扇大门,仍可开启使用。

  此外,还有父子二代均秀才的丹峰先生屋、元二屋、药店、居士林、中屋第三房、第四房、上间、老大房、老小房、染店、宗庙等等。

  石马岙有如此之多的古民宅,而且还聚集成群,显示了它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石马岙於氏不愧为岱山望族、书香门第。

  由于石马岙人对保护海洋文化有意识,最近被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的名胜古迹及清代的古建筑等将得到修缮、保护和利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