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狂澜金作舟
潮起滔滔自有落,金舟彼岸渡昌国
岱山这块美丽的土地,岛海相依,飘如荷蕖;海天相连,云樯起落,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子民。岱山,又是块英雄的土地,毓秀之所,沧海横流;钟灵之地,敢立潮头,在几十年红色革命的风暴中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金维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金维映,又名金爱卿、金志成,昵称“阿金”,1904年出生于岱山高亭,1941年牺牲于前苏联。青少年之时,她“为人宅心高远,天性出于至诚,有拯世移俗之心,无苟且求荣之念。”在定海女子学校任教时,她立志要像沈毅校长那样启民心,开民智,实现教育救国。在第一次国内战争的浪潮中,她奔走于岱山、衢山之间,组织盐民协会,组织成立各工会,开展工农暴动,被誉为“定海两女将”之一。在上海,在江苏,她深入纱厂,组织女工,期望通过工会斗争,改善妇女劳动条件,壮大革命力量。在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她担任于都、胜利两地苏维埃政府的女县委书记,武装割据,组织“扩红”,成为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一个闪亮标杆,受到毛泽东的称赞。长征路上,她跟随中央红军浴血湘江,四渡赤水,翻越雪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在投身红色革命的征程中,她一路奔走,一路燃烧,将青春的情怀与共产党人的信念融汇在一起,将自己短短41年的生命光华打磨得如同海上日出,波澜壮阔,灿烂辉煌,其勇气一如海的潮头,其果敢一如海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金维映:“我们为党有这样一位英勇的战士感到骄傲,为浙江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女感到 自豪。”在时代大潮的影响和党的培养引领下,金维映从一个青年学子成长为一个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者,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一个投身革命武装斗争的英勇战士,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曾经一代的中国先进青年的人生选择;她的一生,与中华民族追求自由解放的历史、与我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紧密相联。她是浙江的骄傲,也是岱山这片波浪家园的骄傲;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也是东海蓬莱的优秀儿女。1983年的一天,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李铁映同志泼墨挥毫,在宣纸上凝成八个大字:“沧海狂涛,天赋金舟”。这是一位儿子对自己母亲最为倾情的褒扬,也是红色历史对金维映最为深刻的铭记。
且让我们追随海潮与波浪的呼吸,去触摸这一条碧血丹青的动人脉搏,追寻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印记。
惊涛十里映砥柱,铁血征衣从头越
时光回转到那不平凡的岁月。1926年,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各地,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也呈如火如荼之势。是年12月,“中共定海独立支部”成立,这是舟山第一个中共党组织,金维映(金爱卿)即为三个领导人之一。1927年2月,顾我、金维映和王士宏即到岱山组织发动盐民运动。他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揭露当时官商勾结、剥削欺压百姓的罪行,动员群众参加各个工会组织。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努力,在摇星浦、念母岙、虎斗、北峰、南浦、宫门等地,成立了十来个盐民分会(岱山最早的盐民协会为“青黑山盐民协会”,成立于1926年)。在此形势下,顾我、金维映、王士宏决定,以岱山盐民协会成立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游行示威,以进一步营造大革命之声势,让岱山民众看到组织起来的力量。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1927年3月12日。当时宁波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民营大报《时事公报》对之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
“定海岱山盐民协会于十二日在东嶽宫开成立大会,到者万余人。到会者有宁波总工会代表裘日朝、定海县党部常务委员邬企予、妇女联合会代表王霖、宣传部金爱卿等。由顾我宣告开会词。会上推举王仁林为岱山盐民协会主席、朱阿如为副主席,金德太等十人为委员……”
那时,站在东岳宫台上的金维映是多么年轻、漂亮,她额骨略高,短发齐耳,布襟直裤,英气勃发,特别让人难忘的是那双大眼睛,亮亮的,闪着动人的光芒。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人们手里举着写有“团结起来”、“打倒军阀”、“盐民协会万岁”等标语的大小彩旗,如一条冒着火苗的长龙,绵延十里。金维映手执彩旗,身披红色彩带,身上还背了一把大刀,英姿飒爽,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领着这支队伍向东沙的“场公署”进发。
这场斗争给了当时岱山“场公署”和“秤放局”以重重一击,“场公署”和“秤放局”被迫答应提高盐价,由每担0.398元增加到0.80元。
与此同时,顾我、金维映等着手建立其他各个工会组织。他们夜晚开会研究,白天则穿行于横街桥头,挨家挨户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筷子其金难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尤其是金维映,其个体形象与口才素质,更是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东沙的街坊里弄便流传开一个姑娘的事儿,说那个叫“阿金”的姑娘模样是怎样怎样的俊俏,话是怎么怎么的能说;年纪轻轻就这么了不得,是女中豪杰,穆桂英再世;而且她还是岱山本地人,娘家就在宫前镇后街弄,一时成为传奇。
到3月中旬,东沙、高亭两地的木匠、箍桶、篾竹、铁匠成立了手工业工会,撑小船驳运鱼货的、肩挑的、车拉的成立了搬运工会,百货业、茶叶业、酱业店等成立了店员工会,并向老板、店主提出增薪的要求。斗争也取得了胜利。由此,由顾我、金爱卿等领导组织的岱山盐民、工人运动风潮,汇成了岱山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的赤色巨浪,并在三月下旬很快蔓延到衢山岛。是年3月27日,衢山八千多盐民在桂花园东岳宫集会,庆祝岱山盐民协会成立。会上群情激愤,“拳足交加”,“咬”死了盐商毛椒卿,成为海岛岱山大革命时期轰动江浙沪的大事件,金维映也因为在这场斗争中的出色表现,被誉为“定海两女将”之一。
曾经东风吹海隅,今日化雨润故园
1981年,有人发现,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位女同志中,有一位名叫“金维映”的人就是金爱卿,就是领导岱山盐民暴动时那位身背大刀,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美丽姑娘“阿金”。从那时起,家乡的人民就记住了她的英名。1988年9月,岱山县人民政府将“金维映故居”列为岱山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2月又启动“金维映故居”的修复工作;1991年7月,故居对外开放。1995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笔题写“金维映故居”匾额。2009年4月3日,金维映半身汉白玉雕像在故居落成。2004年10月,金维映全身青铜像在高亭镇文化广场东南侧入口处落成,金维映手握书卷,面朝前方,深情地注视着家乡这片美丽的土地。
青山埋忠骨,“不思量,自难忘”。岱山人民深切怀念这位坚定、忠贞的革命先烈,这位杰出的东海女儿。自“金维映故居”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已累计达到60万余人次,人们手拿花圈、鲜花和花篮等,表达对金维映的追思和缅怀。 2004年10月31日,岱山社会各界一万多人举行了金维映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专程前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和夫人秦新华女士,在岱山文化广场东侧种下了6株香樟树苗,以寄托怀念之情。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也发来书面致词。他在书面致词中指出,金维映烈士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浙江人民的好儿女。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拼将瘦骨埋锋镝,常使英雄祭血衣。”在金维映烈士诞辰110周年之际,岱山县专门组建了金维映史料(家谱)征集组,赴各地搜集整理有关金维映革命活动的史料(家谱);充实编写金维映年谱;撰写金维映传记,出版《沧海狂涛天赋金舟》;金维映史迹陈列展集中介绍金维映烈士的生平事迹……
今天,我们追思金维映的光辉一生,缅怀她的光辉业绩,深感她的精神历久弥珍,她的理想仰之弥高。金维映,这位一生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位杰出的东海女儿,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将永远激励我们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时代大潮中,在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伟大实践中去谱写新的光辉篇章。
相关阅读:
- ·东海龙王——《祭海》之三(2013-05-11)
- ·云起龙骧 潭出东海(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