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地名 浮想联翩的美丽岱中
“地名作为一个名称,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读音、涵义如何,直接影响外人对这个地方的人文素质、文明程度的印象,一些读音优美有乐律感,含义典雅,余味久远的地名更可以给人们以无穷的想象。”在岱山,有五雀窠、夜雾岙、月亮下朱家、酒坊等地名颇具诗意,勾起人们心底的好奇和遐思。
探诗画地名由来
翻开1990年出版的《浙江省岱山县地名志》,我们发现,集中的一片有月亮下朱家、五雀窠、纺车头、柳树沟、酒坊、夜雾岙等地名,寓意之美轮美奂,让人不禁遥想许久之前,这些地方必然有些美好的故事或者美丽的景致,才使得先民在取名时得以如此生动。
月亮下朱家源于此地村民以朱姓为主,村前有条长河,每逢阴历十五晚上,月亮倒映在河中,景色迷人,故名。不过目前,此地已改名为“朱家”,门牌上皆如是,约莫是觉得这样称呼比较简略吧。
和朱家一河之隔的纺车头,如今村民不过几户。据传,两百多年前,该村村民赵姓人家以纺车织布为生,因手艺精巧闻名,故称纺车头。现在亦改名为“赵家”。
酒坊的地名在岱山名气相对较大。据传,两百多年前,从宁波迁此的村民,用收获的大米开坊酿制黄酒,故得名酒坊。清光绪《定海厅志·岱山图》有酒坊奥之名。
从地名志上看,这几个地方原都属岱中乡。但如今,这些村落都归属于枫树社区,因是后改制等缘故,这且不表。在枫树社区老书记的指引下,我们又找到了五雀窠、夜雾岙等地。
五雀窠如今已无此地名,只是地方还在,位于今台家湾一带。据传,该村从前有棵大枫树,树枝上有五只喜鹊窠,故名五鹊窠,后改写成五雀窠。虽然可惜名已不在,不过如今这里依旧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恰是桃花开放的季节,挑着担子的老人从下坡上来,迎面给你一个微笑说,来拍桃花呢!
而在枫树社区所在的另一个方向,夜雾岙、柳树沟、紫竹墩等地也是诗意盎然春色无限。不过要说最美的,还是属于夜雾岙。夜雾岙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岙里,西南高山耸立,树木茂密,日落早,傍晚时已阴暗,似夜雾笼罩,故名。老书记带我们到了观夜雾岙最美的一个点,从这里看去,老房门前青石板,屋后一大片高耸的树木,雾气已经散去,却依然有种世外高人修道之所的感觉。可以想见,傍晚雾色笼罩,这里就更加仙气逼人了。
除了几个村名,有一条河不得不提。
上文有说,原月亮下朱家和纺车头(赵家)中间由一条河流隔开。这条河蜿蜿蜒蜒穿过几个村落,为农田灌溉,也为这里迷人的风景添上了一抹柔美和灵动。不过老书记说,原先这条河贯穿县域大部分地区,甚至可以通航。不过后来由于泥沙淤积,巷道堵塞不能使用。现在的这条河,经由五水共治等一系列的举措,河水变清了,河道边筑起水泥也更加安全了。
人文内涵显韵味
在夜雾岙区域,有两个地方保卫着一方安宁。一个是海防营,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个为镇英庙,作为周边居民的祈福之地,盖保一方信仰心境安宁。
据载,镇英庙原名“岱山庙”。其始建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乙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壬子)重建,落成后正大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楹,中建戏台及前殿、道地、山门,庙貌雄伟轩昂,俗称“镇官庙”。中间经历大风、火灾各种变故,至一九八七年(丁卯),村民募资重建镇英庙,选址于今夜雾岙。
镇英庙供奉的是隋朝大将陈棱。而陈棱为何人也?
据《隋书》记载,陈棱的祖父陈硕“以渔钓自给”。他的父亲陈岘在南朝的陈国授谯州刺史。陈国灭亡后,闲居于家中。隋朝江南发生叛乱时,陈岘的旧部一起推举他为主事起兵造反。陈岘想拒绝,他的儿子陈棱说:“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不如伪从,别为后计。”并暗中与行军至当涂的隋军将领李彻联系。因为李彻接应的兵马迟到,陈岘被杀。隋文帝平定江南后,陈棱“拜开府,寻领乡兵”。隋炀帝即位后,授予陈棱骠骑将军。
史书记载,在陈棱身上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共三件:一是陈棱父子帮助隋文帝建国,二是隋炀帝派陈棱攻打流求(即台湾),三是陈棱在征讨台湾过程中发生的“刑马祭神”类故事及传说。其中,攻打流求是陈棱建功立业、扬名海内外的主要原因。
这攻打流求时,则与岱山有些联系。
隋炀帝征讨流求共有三次,详见于《隋书 东夷列传》《隋书 流求国传》以及《隋书 陈棱传》,其中真正成功的是第三次陈棱的征讨。公元610年,隋炀帝命陈棱领军出征流求。隋庞大的水师战舰顺东南沿海南下广东义安(今广东潮安),再由潮安渡海去流求。途径岱山时遇到大雾,他杀马祭海。《定海县志》说:陈棱“领兵经过这里,曾杀马祭神,表示决心”。现在司基地尚存隋代遗迹刑马。
故而,当地人建庙纪念陈棱之功勋,如今镇英庙还有牌匾写有“绣美河山务有艺人作丹青,虽好国土莫无良将来捍卫”之词。
不过除了现岱山本岛的镇英庙以外,岱山县衢山岛上据考也有“陈将军灵庙”,考察应该是现在的高涂与蛤蛤疤山一带,且建庙时间可能更早。不过如今该庙在衢山早已消亡。
相关阅读:
- ·跟着地名调 寻访大长涂(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