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颈
许多人都知道衢山镇有个叫狗头颈的地方,倒不是说它有着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衢山的地名文化里,刚好凑齐了12个生肖,比如鼠浪、比如马足和龙潭等等。狗头颈作为12生肖里“狗”的担当,自然被不少人提起。因而,去探探狗头颈,成了一桩夙愿。
名副其实
从衢山镇的四平社区出发,社区干部小朱带领我们去探狗头颈。狗头颈位于衢山岛的中部,隆起的山脉多多少少阻隔了这里与外部的连结,幸而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和新修村道,让这里的人们出门便利了不少。
狗头颈之所以有这个名字,说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外轮廓像极了狗头,而人们多聚居于狗头的“脖颈”部分,故而得名。为了更好地看清整个地形地貌,我们从山上的公路进村。一路上不敢怠慢,因为高低起伏的地势让人有坐云霄飞车之感,当然,速度是慢了许多,然而心惊肉跳是不消说的。也有不少大的转弯,则要更加注意和小心了。
不过,辛苦寻找还是值得的,站在制高点,狗头颈一览无遗。在小朱的指点下,“狗头”的模样显现,延伸入海的山脚有“鼻子”有“嘴”,简单的勾勒竟然让人联想起动画形象史努比。被树木和庄稼覆盖成绿油油的一片,“狗头”也多了可爱。
“狗头”下方如今辟出细长的一条被建造成了码头,供渔船停靠。小朱说,如果天气好,从狗头颈可以把嵊泗看得很清楚。衢山靠海吃海,岱衢洋更是名声在外,嵊泗和衢山的渔民,曾经是否这样遥遥相望,撑着一支竹筏往来捕鱼。一说狗头颈有不少是来自嵊泗、宁波渔民的后裔,查无实考,不妄下定论。
往下看,狗头的脖子部分是清一色的水泥墙瓦片房顶,细数不过十来户人家。顺着一条小路,我们决定走进村里看看。
在此之前,小朱提醒说,先往左右看看吧。嘿,北边是沙龙沙滩,南边是凉峙沙滩,这狗头颈地理位置真是绝了!
闻所未闻
和所有古老的村庄一样,这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步履蹒跚亦或满头白发的老人成为这里绝大多数的居住者。狗头颈的老年会,则是平时人们最喜爱的聚集场所。不管是打牌下棋或是聊天健身。
听说这里有一位姓贺的老人,平时便喜在此高谈阔论,讲述历史。于是,我们决定请他说一说他记忆中的狗头颈历史。
坐定,故事便开始了。
贺老伯今年77岁,曾经担任过这里的书记。说着自己的故事,总是和那个大时代的起起伏伏密不可分。十八九岁下海捕鱼,那时候只有三艘船,按照每条船8个人算,能够出海打渔的,全村也就24个人。这份难得的机会,让那时候还是小贺的贺老伯得以养活自己。然而彼时,合作社已然成立,随着初级合作社慢慢转变成高级合作社,渔货再多,和个人的关系也不大。那个时代的人们,脑子里和心里,有的只有集体。
都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身为每天捕获满仓渔货的渔人,贺老伯和当时的伙伴们,能吃到的,也就是一些小鱼小虾。1967年,在老人的印象里,那是一段物资匮乏却又热血沸腾的岁月。每回新鲜捕捞上来的海货运到岛斗后,进行加工就经由海路上交国家。
贺老伯的老伴倚在门边,说起这段经历百感交集。养育3个孩子长大成人,那段“吃小鱼”的岁月既艰苦又充实。或许只有经历过那些的人们,才会切实地感受到“如今的日子真的是好啊”。
零零散散,老人又回想起解放前在衢山打“鬼子”的事情,说海盗的事情,说这70多年,随着时代起起伏伏的一个老人的一生。
风调雨顺
正如人们所知的那样,狗头颈作为一个渔业村,出海捕鱼是村里人以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自然是每个渔民家庭的心愿。以前,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不安和惶恐,常塑神像以祈求神明保佑,心想事成。
据传,狗头颈原有座财神庙,里面供奉的财神菩萨,系不知何时也不知何故从大海上漂来的。这让当地人蔚为欣喜,觉得定是菩萨显了灵。于是塑金身、建庙宇,堂堂正正将其供奉。
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座财神庙也因“破四旧”被毁,后重建,直到前年才由居民筹钱重修。新修的财神庙据说比原先更加庄严,高阁楼台不在话下。只不过如今,渔业不如从前那般兴旺发达,但这财神庙却像是人们的定心丸,保一方安宁,保子孙富贵。
前文说到,这狗头颈南北分别紧挨沙龙沙滩和凉峙沙滩。随着休闲渔业的发展,狗头颈的天然优势自然是不可小觑。回程我们选择的是靠沙龙沙滩的马路,同行的小朱介绍,有不少人会来此海钓、捡螺等等,至于海鲜烧烤活动则时不时有三五成群或大队人马前来。近来,浮潜成为一些海上运动爱好者正在尝试的项目。因为水质清水流缓,沙龙沙滩或许可以成为不错的浮潜地。而作为毗邻的狗头颈,或许可以借着这股东风唤醒昔日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