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冬至 岱山人有哪些习俗?

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汤圆、长线面的习惯。岱山人的冬至习俗沿袭舟山一脉,那么,我们是如何过冬至的呢?

  做斋饭

  在舟山人的生活中,冬至日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

  据《舟山志》记载:“长至日(冬至),士人家行礼如元旦。”明代时,舟山人过元旦的习俗是:“设香烛,男女礼服,拜神袛,陈酒馔以祀先人;序拜尊长,男子出拜亲戚邻里,谓之贺岁。”从志书记载中,我们了解到在清代之前,舟山民间的冬至习俗以祭祖为主。旧时在那一天,要由花甲老人举行族祭,礼如清明节。直到现在,农家普遍做“冬至斋饭”。

  到了冬至前后,天气渐冷而寒风却越来越大,此时正是晾晒鱼鲞的好时候。在低温和风的作用下,不用一天的时间就能晾出绝佳的鱼干。而在岱山人的阳台边院子里,就会出现马鲛鱼的身影。

  马鲛鱼的制作并不难,把鱼切块、腌制、晾晒。一般风大的时候晾个半天,等两面有点干就可以了,想吃干点多晒几天。要吃时过油炸就好。

  在冬至斋饭这天,用马鲛鱼做的熏鱼也会成为供奉祖先以及自家餐桌上的一份美味。冬至日前后,你去弄堂街巷走走,准能闻见那香喷喷的油炸熏马鲛鱼。

  吃汤果

  民国《定海县志》说冬至:“糯米粉作汤团,以芝麻猪油等馅其中,祀祖先,并饷客。 ”可见到了民国时期冬至有吃芝麻猪油馅糯米粉汤团的习俗。

  汤团,我们舟山也叫汤果。其实按照老舟山的习俗,冬至日早上要吃一碗甜甜的汤果,“吃了汤果大一岁。”吃完之后表示过了一年,长大一岁。如今,民间仍一直保留着冬至吃“汤果”的传统。

  年轻人可能未必知道“汤果”。“汤果”这一称呼系舟山方言,是一种用糯米经浸水磨粉后的食品。要知道,这可是很多舟山人记忆中的过节美食。舟山的猪油汤团是传统名点,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或者用手掰出一块块雪白的汤果扔下锅,煮熟后放些青菜或白菜叶子,挑点猪油进去,撒把盐。热腾腾的一大碗汤果盛出来,又香又糯还有嚼劲。

  吃了冬至汤果,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而冬至在舟山有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吃汤果,似乎是舟山人的特有习俗。

  进补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时节的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根据中医“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的理论,冬至前后各一个月是冬令进补的大好时机。一般进补膏方从冬至起开始,立春前服完,“三九”到“四九”之间最易吸收。

  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以上习俗多已不再民间流行,但冬季吃萝卜的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在岱东的种植基地,萝卜在最近迎来了丰收,不仅畅销,更是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逛地头拔萝卜,将“萝卜”这一冬季的美味食材“补”进了身体和意识。

  其它习俗

  除了丰富的美食,舟山还有“冬至前夜梦最灵”的说法,老底子舟山人冬至前夜一般不出门,而且比平常要睡得早,以祈好梦。睡前要泡脚,这样冷天脚才不开裂,同时祈求来年走得顺顺利利。冬至早上起床以后,大家会互相说自己做了什么梦,长辈还会为小辈们“圆梦”。

  舟山有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冬至日,舟山民间还有甚多忌讳,如忌说不吉利之语,忌吵骂滋事,忌打碎盆、碗等器皿;妇女不归守,出嫁妇女务必于当日归夫家,不得在娘家过夜;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冬至日也可免受责罚,先生只能举着戒尺警告说:“账,给你记到明天再算!”

  冬至到,团团圆圆的新年也越来越近了,而岱山人在传统的习俗中,企待来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