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坟基:一个曾经人文荟萃的村落
村落以皇坟命名,颇显历史的厚重感。
皇坟基位于衢山桂太小平原的北部,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高耸的鸡笼冈。过去皇坟基是个纯农业村,曾是衢山岛上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改名为红旗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产大队改建行政村体制时称皇坟基村,辖皇坟基、畚斗岙、小紫金山和大紫金山4个自然村。本世纪初,皇坟基、长荫、下洞礁3个行政村合并,成立皇坟村。
皇坟基曾是衢山人文荟萃之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村落东面有座古墓,传说是座皇帝的坟墓,故称皇坟基,在清朝地方志书中称“环汾基”。古墓建在一座小山包上,封土直径有十多米。 1955年冬建造皇坟基水库时,挖掉了半穴墓,里面是空穴,只挖出了一些墓砖,墓砖形制比较大,不同于普通的砖头。在古坟南面约六十米处,竖有一根似华表柱的石柱,高约两米,直径三四十厘米,上端圆锥形收顶。石柱在旱地中,因妨碍耕种,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敲掉。清康熙《定海县志》记载,环汾基(皇坟基)有华表柱,父老相传为宋元遗墓。民间传说这座古墓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陈友谅的疑冢。究竟是不是陈友谅的疑冢,还是历史上哪位皇帝的疑冢,因缺乏史料记载和实物佐证,成了谜冢。
皇坟村所辖,皇坟基东南相邻的孙家岙,有新石器时代的孙家山遗址。 1978年,出土过陶鼎、陶盘、陶罐等陶器,石斧、石刀、石犁等石器。出土文物与河姆渡第二层文化相似,说明岛上的先民在五六千年前就在这一带定居,渔猎耕种生活劳作。
皇坟村所辖,与皇坟基南面相邻的紫金山,出土过唐朝时期的墓志铭砖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的一天,有位陈姓农民,在紫金山麓一座古墓不远处掘土时,挖出一块正方形砖头,上面依稀刻着不少文字。虽然他不识字,但知道这块砖头不一般,就直接捧着砖头,去岛斗岙找当时岛上秀才乐声和。
乐声和经辨认,认为是一块墓志铭砖碑。砖碑一尺见方,厚两寸,刻有铭文17行共240个字,有几个字剥落,大多数文字清晰可辨。乐声和认为这块墓志铭砖碑是件重要的文物,应妥善保管。于是两人拿着砖碑来到观音山洪福寺,找寺院住持,把砖碑珍藏在洪福寺中。当时岱山名士、编纂《岱山镇志》的汤浚先生得知消息,专程赶到观音山来看砖碑,并拓了几份拓片带回岱山,作进一步研究。
砖碑刻的是《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并序》。大致内容是程夫人出生于广平程家,成年后嫁到吴郡顾家,与丈夫相敬如宾。可惜天不赐寿,英年早逝,于唐开成三年(838)九月在家中去世,享年38岁。葬于明州鄮县蓬莱乡岣山郭端埭,唐朝时的岣山就是现在的衢山。程夫人有一个儿子叫师政,两个女儿,当时长女已与琅琊王氏定亲,小女儿还待字闺中。《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并序》,给后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程夫人娘家广平在河北,嫁到夫家吴郡在江苏,后到孤悬海中的衢山岛,是避祸乱?还是航行途中生重病,上岸养病?她的丈夫是官员还是商人?在墓志铭中都没有提到,是否另有隐情?这些未解之谜,也增添了程夫人的神秘色彩。《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并序》砖碑,是舟山发现已知年代最早的一块墓志铭。汤浚认为,清代学者、文学家俞樾在绍兴大禹庙中得到唐开成五年的“往生碑”已当为稀罕之物,然而“唐程夫人墓志铭”比“往生碑”还早两年,且得之于东海大洋的衢山岛,更是稀罕。这块砖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丢失,好在上个世纪初编纂的《岱山镇志》中有碑文的完整收录。更值得庆幸的是,2006年在定海民间发现了《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并序》的纸本拓片,现收藏于舟山市博物馆。
紫金山还出土过一枚古印。1944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村人李友根在麦地劳作时,捡到一枚刻有“卫青印”阴文的铜质古印,印顶盘龟纽,现收藏于舟山市博物馆。有人说此印是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副印,但两千多年前的古印,为何出现在远离大陆的东海偏僻海岛?也是件匪夷所思的怪事。
皇坟村所辖,与皇坟基东北相邻的洞礁水库东测,有一座古墓。施工人员在挖电线杆洞时发现古墓,墓穴四边和面盖用八块石板组成,墓中有一只古碗,经鉴定为南宋时期古物。
皇坟村不仅有古文化遗址,出土过古物,皇坟基还出过晚清秀才唐穆卿。唐穆卿是衢山历史上的两名秀才之一,相传他不畏权势,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同情贫苦群众,声望颇高,岛上重大议事及邻里纠纷,多请他调解处理。在1912年和1922年,唐穆卿两次当选定海县议会议员。每年的大黄鱼汛期间,受岛斗渔商公所邀请任主事,处理渔事纠纷事务。岛民尊称他为穆卿先生或大先生,于52岁时病故。
皇坟基为何成为古时衢山岛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与过去衢山岛的山形地貌有关。古时衢山岛原始地形,岛南部的泥螺山龙门口为入海口,现在的桂太小平原为海湾浦道,海潮能涨到现在皇坟基西北边的洞礁水库坝下。《大唐故程夫人墓志铭并序》记载,程夫人墓地“后□莪莪之山,前临渺渺之水”,当时的皇坟基北靠高耸的鸡笼冈,前临宽阔的海湾浦道,位于岛内侧海湾浦道的末端,地理环境优越,受大风、狂浪等自然灾害影响小,有利农耕生产,渔事捕捞,是岛上理想的居住地。正如清末民初,观音山当家和尚白发师傅创作的《衢山路引歌》所道:“杨柳轻摇飘过西,洞礁过来皇坟基。夏家中间太平村,福庇护佑整个村。皇坟基是福缘地,名闻之人皆出现”。
推测古时衢山岛上的大户人家,多居住在这一带,故此留下众多的人文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