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记忆中的打盐花,天气越热盐花越美

  “岱山海盐”生产历史久远,拥有优越独特的海岛自然环境,据《岱山县志》记载,自宋朝以来,岱山就使用刮泥淋卤之法生产食盐。经过上千年的实践与反复实验,“岱山海盐”的制作工艺经历了“煎煮”“板晒”“滩晒”的演变。

  一说起“岱山海盐”的历史,60岁的制盐高级工程师余国定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他说,从1981年走进江苏盐业学校开始,自己就同盐结缘。

  走进江苏盐校 从此与盐结缘

  1981年的那个夏天,特别炎热,老家门前的衢山塘岙水库都见了底。那年,我在大衢中学复读,经过一年的挑灯夜战,老师的艰辛耕耘,当年的中专考试,我最终以超出10多分的成绩,上了中专录取分数线。

  那些日子,一个人细细地翻看录取招生简章,全面了解各学校招生情况。最终目光停留在江苏盐业学校。

  说到晒盐,我家门口不到500米就有大片盐田,盐场名叫太平盐场,盐田面积有1000多亩。隔壁阿哥从事晒盐工作,经常听到他说起晒盐的故事。学校也常组织学生去盐场参与劳动,白花花似雪山的盐堆放在道路两旁,特别吸睛。因此,从小我就对海盐生产有了向往,看到有这样的学校,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江苏盐业学校。

  一个月后,我顺利地收到了学校录取通知书,走进了江苏盐业学校,并在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宁波象山盐业局。1985年,中秋时节,我离开宁波象山盐业局来到家乡工作,先后就职于衢山盐业站、高亭盐业站、岱山盐业局。

  挥着长鞭打盐花 天气越热盐花越美

  晒盐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对晒盐人来说,每年气温最高、阳光最猛烈的季节,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光照越猛烈,晒出来的盐品质越好,产量就越高。每年7~9月,岱山酷热无雨,也是晒盐最好的时节。

  最美最动感的时候,是盐民卖力地挥着长鞭打盐花,白色的长鞭甩动,盐花飞溅,跳珠溅玉,盐民黝黑的皮肤和洁白的盐花对比鲜明。我每每看到打盐花的场景都会被深深震撼。

  每次下盐场工作,经常可以看到盐田的结晶滩里,盐民拿着一根长鞭(是一根竹竿,一头绑着一根长绳)在盐田结晶滩中来回转动,没转几下,他们的额头上就满是汗水。

  打盐花,是当卤水的波美度(溶液浓度)达到饱和24.5波美度时,就要结晶析盐,因此盐民每15分钟至30分钟就要“打花”一次,让盐均匀细腻。

  一般下午两三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当时盐民去盐田打盐花不像现在全副武装,就一顶草帽,肩头搭一条毛巾。盐民的脖子和脸都露在外面,虽然穿长袖,但是小臂也暴露在阳光里。烈日的灼烤对盐民来说很平常,日头越猛,晒出的盐就越多,盐民的收入也就越多。所以我们有一句老话,天气越热盐花越美。

  黑色薄膜结晶的技术由岱山首创

  走在盐场一格格黑色的像镜子一样的用黑色薄膜垫底的盐滩边,这个区域叫盐场晒盐结晶区。

  最早的黑色薄膜结晶的技术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岱山首创,也可以说是全省首创。在我到岱山工作后,这项技术才全面推广开来。在使用黑色薄膜结晶前,岱山各大盐场使用的是缸砖结晶和沥青结晶两种方法。一旦遇到下雨天等恶劣天气,盐场总是来不及抢救。

  黑色薄膜投用后,盐场也经历了固定式和活动式两次改革。使用活动式薄膜结晶,一旦下雨,两个工人就能将盐田一侧的黑色薄膜掀起,盖到另一侧,避免雨水打湿盐田,影响滩晒的海水浓度。

  海水制卤取盐,总是绕不开泥沙沉淀导致盐滩渲软的问题。以前,盐民都是人工,用手推泥,用肩挑泥,将沉淀的泥沙定期清理。为了减轻盐民的人力付出,加快盐场机械化进程,2005年,岱山盐区开始研制刨泥机,并迅速投入使用,极大地减轻了盐民的生产负担。

  难忘盐价提高的记忆

  2004年的春节,岱山岛春寒料峭。受北方强冷空气连续南下的影响,岛上的气温比往年春节明显下降,天寒地冻。而在岱山各地盐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原盐收购价格的提高似春风吹进全县千余户盐民家庭,温暖着万余盐民的心。

  当时,岱山县的盐业生产原盐收购价格已经将近十年没有调整,而原盐生产的各项生产成本——黑色薄膜、盐用柴油、盐用机械等却大幅提价,成本较十年前上升每吨30元左右,造成了那几年盐民收入下降的境况,岱山县盐区盐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2004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主管盐业副省长王永明带领经贸、计划、物价、盐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岱山盐区,实地到衢山桂花盐场,专门听取盐场盐业生产基本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原盐生产各项成本、盐民收入、盐的收购、调拨、批发价格、销售环节情况。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农历春节来临之前,岱山县广大盐民盼望已久的原盐收购价格终于得到稳妥提高。

  2008年起,柴油价格猛涨,盐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盐区出现不稳定情况,引起盐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高度关注。

  2009年6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带领省属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岱山信访大接待,韩仕道等三名县人大代表直面向省长反映盐区存在的问题,要求盐业用油享受渔业用油、养殖用油同等政策、同等待遇,享受国家柴油政策性补助。这一要求,得到了省领导的答复和肯定。从此,岱山县盐业用油享受了政府柴油政策性补助,从而大大减轻了盐民的生产成本负担,盐业生产走上了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

  海水淡化浓缩水晒盐使产量提高

  2013年,海水淡化浓缩水晒盐的技术改革,我亲历其中。

  当时,岱山盐场的晒盐工艺虽在不断改进,压滩、提卤、打花、抽水等生产程序都实现了机械化,但由于海水浓度低,盐的单位面积产量低,规模也不大,无法与北方大型盐场相比。

  如何改变岱山传统海水日晒盐生产的低迷现象?实施海水淡化浓缩水晒盐是好办法,海水淡化工程实施后剩下的浓海水引起了当时盐业局的注意。 2005年岱山海水淡化工程实施以前,浓海水都是当作废料直接排入大海,但是这对我们盐场来说却是宝。

  一般海水的波美度是1.5波美度左右,而海水淡化后剩下的浓海水波美度却有3.5波美度左右,提高了一倍以上。 2013年,岱山盐业局就将岱山绿源淡化水厂生产后排放的浓海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4公里外的茶前山盐场,作为晒盐的原料。因海水淡化浓缩水浓度高、清洁,是晒盐的优质原料,对提高原盐产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每户盐民至少每年收入增加1万元,受到盐民极大欢迎。

  岱山盐业辉煌历程

  将近四十年的盐业工作,岱山盐业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我仍记忆犹新。我的记忆里留下了重结晶制盐生产工艺、深水取咸工程、岱西万亩盐田技改、海水淡化水晒盐、绿海制盐有限公司成立、盐业博物馆等盐业产业建设的故事。

  随着群岛新区建设的不断加快和盐业产业结构的极大调整,昔日古老的盐田纷纷转型升级,腾笼换鸟。高亭盐场废转,已经建设成为崭新漂亮的县城新区。秀山盐场废转,一大批企业在此落户。鱼山盐场废转,绿色石化在此安家。每每经手盐田废转,在记忆雪白盐花、盐粒的同时,我也在见证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时隔几十年,回顾岱山盐业的辉煌历程,往事仿佛还在昨天,近在眼前。昔日盐民那种艰苦朴素、勤劳实干、积极乐观的制盐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古老的盐文化记录着几代人的生活变迁和历史印记。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