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川:《唐诗三百首》是对唐诗的窄化
- 唐家三少:中国网络文学的“故”与“新”
- 贾平凹:我是不主张给别人开书单的
- 贾平凹:作家要始终真诚地面对生活
- 弋舟:一个小说家可能需要依靠岁月才能变得更为可靠
- 学艺术就是把实用的变成不实用的——贾平凹、朱中原文学语言对话录
-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 打通批评、理论与学术间的壁障 ——关于当下文学评论的对话
- 著名作家、画家王祥夫:作家要不停打磨自己的刀锋
- 著名作家、画家王祥夫:作家要不停打磨自己的刀锋
- 诗人西川:强大的文化自信,造就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 东西:年过50岁体力下降 写作的心情却更为急迫
- 东西:年过50岁体力下降 写作的心情却更为急迫
- 他打量这个世界并悄悄写诗——访《扬子江诗刊》执行副主编、诗人胡弦
- 刘海栖:把对读者负责作为惟一标准
- 肖复兴:少年时的阅读情怀对人的影响是致命的
- 高兴: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译作
- 刘慈欣:用想象力构造一个好故事
- 刘大任:我的根就在中国,至于枝叶在哪儿我不在乎
- 贾若萱:写作是一场漫无目的开始
- 毕淑敏: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
- 阿来:“我愿意做一个有限度的乐观的人”
- 新时代,文学能做什么?——对话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
- 田耳:观察者的定位与追求
- 马丁·卡帕罗斯:巨大的苦难之后,文学不会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