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养比技术更重要——沈鹏谈“诗”与“书”
- 植根于大地的写作
- 当代文学的精神裂变
- 陈丹燕:用文字记住一座城市的过往
- 著名翻译家周克希:好的译者是“性格演员”
- 西川: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有意味的东西,都是诗歌
- 来源:大河网 诗人导演周瑟瑟:我反抗没有理想的生活
- 来源:深圳商报 谢晨星 叶辛:知青文学表达一代人的心愿 仍富有生命力
- 黄蓓佳:40岁后,我对回忆铭心刻骨
- 贾平凹:别急着训练孩子文学创作
- 苏童:用方言写作 可能会丧失读者
- 赵本夫:大地才是一切生命的依托
- 莫言直言作家创作不必迎合影视剧 否则适得其反
- 海飞:人性是小说与剧本共同的焦点
- 王跃文:面对尴尬而强大的现实 文学不能漠视
- 韩石山:批评靠的是良知良能
- 刘震云:我是中国最“绕”的作家
- 艾克拜尔·米吉提:认识到文学的商品属性杂志就好办了
- 来源:新京报 刘玮刘震云:以荒诞来对待荒诞,就成功了
- 来源:中华读书报 舒晋瑜 陈河:把经历当作写作资源很危险
- 格非:从“叙述空缺”到“向故事致敬”
- 李敬泽:不必为文学杂志的未来担心
- 阎连科对话张悦然:写作能不能"教出来"
- 年轻人文学阅读为何日渐浅俗化
- 与王蒙对谈“中国天机”